【e谷观察】从民航二所看中国民航自主能力建设

【e谷观察】从民航二所看中国民航自主能力建设
    马上咨询

    2021年9月,成都最好的秋季,e谷观察联合北航校友总会、北航四川校友会组织十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企业家走进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进行参观考察。从民航二所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在科研和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更加清晰地把握了中国民航追求提升自主能力的强大决心。对于期待参与到中国民航发展的中国企业而言,现在,就如九月的成都,正是最好的季节。 


    民航二所六十年,民航自主奋斗史 


    民航二所建立于1955年1月,由华凤翔、林立仁、顾其行三人组成的民航科学研究所筹建组而建立。两年后的1957年7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成立民航科学研究室。随后1958年12月,中国交通运输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局科学研究所”,民航二所正式开启了一段伟大的征程。回顾民航二所60年的奋斗史,最绚烂的篇章始于1978年。40多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民航二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崛起,一朵朵绚丽的科技之花竞相绽放,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科技兴所的历程,伴随着中国民航的腾飞,民航二所不断茁壮成长,逐步走上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道路,成为中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行李自动处理系统集成商;中国最大的机场弱电产品提供商及系统集成商;中国领先的空管装备和技术服务提供商及系统集成商;中国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航化产品生产制造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先后研制开发了一系列既适合民航现代化建设,又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新成果、新产品,共获得科技成果奖2323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部级93项其它奖130项。其机场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行李自动分拣技术、场面移动引导控制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空管自动化控制技术、航空化学应用技术、机场弱电系统设计技术及适航检测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科技成果先后在民航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等领域的一百多个单位广泛应用,为民航众多的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运行提供技术保障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民航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民航二所将秉承“民航强国,科技先行”的理念,努力成为“智慧民航”建设的引领者,助力民航强国建设。


    科技强,则民航强。多年来,民航二所大力实施人才强所战略,以合理的薪酬体系引才,以良好的事业平台聚才,以独特的“五大文化”润才,打造了一支民航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民航二所的科技人才队伍专业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其中高级职称人员 200余人科研系统研究员和副研究员人数占全民航的4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名天府科技菁英2名民航局中青年技术带头人4名有38人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如今,民航二所为全球100多座机场、173家航空运输和维修企业、50个空中管制单位提供服务。每小时超过400架次飞机、每天超过80万件行李、每年超过4亿人次旅客能享受到民航二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国际国内新环境,民航自主正当时 

    近日,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日前接受媒体采访,声称中国政府阻挠中国航空公司购买总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波音飞机,“违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承诺。雷蒙多的表态很快被中国外交部给予了严厉地反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国公司买不买波音飞机是企业之间的事情。过去几年里,到底是谁在挥舞制裁大棒,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武器化,国际社会看得非常清楚。希望美方切实尊重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在这一小小的交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国际国内新环境下中国民航从以买为主走向自主可控所引发的震荡。 

    中国民航迎来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民航一直在走着一条以对外采购为主的道路,从上世纪50年代向苏联购买伊尔14、伊尔18到70年代波音走入中国,中国的民航机市场基本被进口飞机垄断。不仅如此,从机载装备到机场设备再到空管系统,其核心部分也长期被国外产品所垄断。例如,在2015年海格通信推出国庆地空通信电台设备之前,民航甚高频通信设备一直只能采购国外设备,而大家看上去“似乎很简单”的行李自动分拣系统,也是到了2014年才由民航二所在重庆江北机场首次打破国外的垄断。毋庸置疑,民航的对外采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国民航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到2019年底,我国民航客运飞机已达3645架,而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显示,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9084架,价值约1.4万亿美元。全国运输机场总数达241个,千万级机场达39个,民航旅客运输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二。到2040年,中国的客机机队规模将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的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这样一个市场,将不再是仅仅靠“拿来主义”就可以支撑的,中国民航的自主替代迫在眉睫。


    一方面是国家安全的要求。民航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关键时刻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民航设备和系统受制于人,系统应用架构、代码安全、软件配置等控制在外商手中,易发生数据外泄、系统破坏、业务中断等安全隐患,关键时候还可能出现遭受恶意干预、停机或致瘫等威胁,对我国家安全、经济生产、人民生活、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影响。而自主可控的民航业发展,对于战时的人员、物资调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需要。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我国发展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日益增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加凸显,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航业作为一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拉动作用明显的重要产业,更需要担负起拉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职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制造服务产业链,民航自主前景好


     

    民航业覆盖设计研究、研制生产、试飞试验、维护使用、教育培训、产品支撑、销售服务等方方面面,涉及原材料、零部件、机械装备、软件系统等诸多领域,其产业链之长、辐射面之广已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航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前景可期。


    一是在飞机制造领域。从中国商飞成立以来,我国在民航飞机特别是大飞机的制造上步入了快车道。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首飞成功,开启了中国民航的新时代。大型民航客机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研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开展国际合作。如C919的供应商就包括了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X汉胜公司、派克·汉尼汾公司、法国CFM等一系列国际公司。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对我实施限制的风险。如在2020年,《华尔街日报》就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特朗普政府正考虑阻止通用电气向中国C919客机交付LEAP-1C发动机。因此,加强飞机制造业的国产替代,是民航产业国产化的关键一环。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珠海航展上,我们看到了装备国产发动机的歼-20,这甚至比歼-20的首次亮相还让人兴奋,关键就在于飞机的核心装备不再受制于人。


    二是民航其他产品领域。除了飞机制造之外,民航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一系列其他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如前文提到过的地空通信电台设备、行李自动分拣系统等。在这一领域,大量国内企业不断取得突破,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如我们这次走进的民航二所,在机场弱电、空管产品、航化产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机场多点定位系统领域,民航二所是目前国内唯一在该领域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正式使用许可证的厂商,也是全球5家能够生产“场面多点定位系统”的厂商之一。在民航机场信息集成系统领域,民航二所是全球5家能够生产基于IMF民航机场信息集成系统的厂家之一,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大、中型机场使用,千万级流量机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且出口到亚非多个国家。在空管自动化系统领域,民航二所是全球6家能够研发这项技术系统的厂商之一,并已成功应用于成都、西安、重庆等区域和终端管制中心的大型空管自动化系统,在西安区管中心实现了全国首例与国外系统互为主备的常态化运行。在除防冰液方面,民航二所是全球4家能生产“IV型飞机除冰防冰液”的厂商之一拥有4项发明专利的防冰液,在降雪天气下可保持80分钟不再结冰,极大地提高了飞行安全裕度。正是基于这些突出的成果,中国民航局与四川省依托民航二所在成都联合共建全国首个民航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将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民航先进技术创新平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106.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我国民航科研基础条件,加快集聚形成国际一流的民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国民协同强合作,民航自主道路宽

    在和民航二所领导、专家的交流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民航科技产业、独立自主发展国家队的代表,他们对于同样为提高民航国产化水平而努力的民企同行们,没有任何的排斥。在来访企业家与二所领导的座谈会上,二所从所长到总工程师再到下面的部门领导,在家的主要干部几乎悉数参加,与来访民企同行交流的真诚与热情也远非某些生怕被民企抢了订单挖了骨干的“大型国企”所能相比。也许,正是实力决定了自信,而自信则带来了更充分地合作和不断提升的实力。事实上,在民航业走向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国家队和民营企业相互配合,才是发展的正道。


    在民航飞机制造领域,中国商飞、西飞等国企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力军团。ARJ-21、C919成为了中国民航机的品牌担当。而在这一领域,民营企业同样有着用武之地。以C919为例,共有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制,70家企业成为C919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这里有中航工业、宝钢等国字头的央企,有GE、霍尼韦尔等国际巨头的身影,也有许多专注于装备制造的民企。比如C919FEIJI D RAT舱门就是由一家名为“西子”的民营公司提供,这家以装备制造为主、跨行业经营的综合型企业集团,于2009年成为中国C919大飞机项目的一级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民营企业。目前,西子航空板块已拥有浙江西子航空、沈阳西子航空、浙江西子航空紧固件等三家公司,除了供应中国商飞C919项目APU门、RAT门,还为庞巴迪宇航Q400飞机供应零部件;为美国普美B777、B787、A330飞机供应数控机加零件等。来自武汉的民企航达航空则为C919提供了专用拉杆,并参与了机舱内温度、气压调节的环境控制系统的研发供应。可以说,正是像C919这样的民航国产化大项目,才有机会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民航国产化的合奏曲中。此次参加对二所访问的安达维尔,是一家以航空设备为主业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论是机载设备的维修、检测还是机载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都已经做到了行业领先的水平。在飞机国产化方面,安达维尔董事长赵子安表示,尽管国产大型客机C919已经实现首飞,在民用飞机系统设备国产化方面仍存在大量的市场机会有待开发。公司将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参与国产飞机产业化。目前,该公司正按照国家和客户要求,积极参与国产大飞机相关配套装机产品的研制、试验和取证工作,与中国民航局等共同推进了厨房插件等客舱设备的国产化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


    e谷观察认为,国内从事民航装备产业的60家上市公司中,国资为主的占26家,民资为主的占24家,可以说已是各占半壁江山。国家队的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航空领域有丰富的积累,民营企业的优势则是机制灵活、创新活力强、市场意识强,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我国的民航自主能力建设才能真正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