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苏州市金鸡湖畔,一场聚焦区域协同发展的盛会启幕——北京市海淀区商会苏州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关村e谷作为产业服务的深度参与者,与两地政企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未来将全力发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服务能力,为跨区域协同注入科技动能。
在成立仪式上,海淀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冒小飞在致辞中强调,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深化海淀与苏州产业协同、资源互补的创新实践”,他希望各位企业家以工作委员会为纽带,主动融入两地协同发展大局,在技术攻关、产业链延伸、人才共享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海淀与苏州两地互惠互补、比翼齐飞。
在成立仪式后的座谈交流中,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海淀区商会苏州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将有效解决跨区域发展中的痛点。中关村e谷董事长&CEO姜珂在发言中强调,过去企业在两地政策解读错位、人才流动壁垒等问题上饱受掣肘,而委员会的成立“如同架起一座数字高架桥,让资源要素跨域流通再无断点”。
作为委员会首批深度共建单位,中关村e谷将充分发挥其在产业服务与企业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精准对接海淀科研资源与苏州企业技术需求,实现两地创新要素的精准匹配与高效流通,让海淀的“技术种子”在苏州的“产业土壤”中得以茁壮成长。中关村e谷还将通过全链条的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支持,真正构建南北双城“24小时创新生态圈”,助力企业在跨区域协同发展中实现突破与飞跃。
根据规划,海淀区商会苏州工作委员会将做“三链融合”的超级接口,聚焦三大核心使命。包括打通创新链梗阻:设立“揭榜挂帅”机制,每季度发布苏州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定向对接海淀科研资源,今年计划促成多项产学研合作;重塑产业链图谱:依托苏州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25个重点产业集群,构建“海淀研发-苏州中试-联合量产”的协作模式。首期将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协同攻关。激活人才链动能:启动“运河学者”计划,同步设立“数字工匠”培育基地,为两地企业输送复合型技能人才。
中关村e谷也将持续以科技服务为纽带,打破地域边界,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助力南北产业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